引言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嘉兴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近年来在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堵点卡点。6月19日至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嘉禾“融·荣”实践团组织开展了禾以“融荣与共”——基于浙江省嘉兴市(两区四镇十村)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调查研究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前期准备
在实践活动前期准备阶段,实践团认真开展筹备工作。在杨雷老师的指导下,团队于5月16日至19日分别确定了参加此次实践活动的成员名单、实践团队名称。6月5日,团队成员召开了实践活动筹划会议,详尽讨论了涵盖实践方式、实践地点、成员分工、成果展现等各方面内容。
会议结束后,团队成员分工协作,一方面与实践调研的有关村镇积极对接沟通,另一方面搜集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充分的前期准备不但为后续访谈问题的设计提供参考,也提升了调研效率与调研质量。
二、出征仪式
6月19日上午,嘉禾“融·荣”实践团举行了出征仪式。在仪式上,团队指导老师杨雷指出,此次实践活动既是对嘉兴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深入了解,更是将课堂延伸至田野乡间,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成员们在实践中不仅能够拓宽视野、增长见闻,更能展现新时代南湖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挺膺担当。
三、调研过程
1、访谈交流
6月19日至6月29日,团队先后走进镇中村、南梅村、建林村、火炬村等十个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典型村,开展实践调研工作。团队成员们围绕产业融合发展情况、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和基层治理与城乡融合等方面,与村镇干部、村民、企业负责人等展开访谈,深入了解它们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做法、经验和困境。
2、实地考察
除此之外,团队还走入多村内部展开了实地考察。成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调研,深入考察乡村文旅等新业态的运营模式和现代农业在多村中的实际应用,切身体会城乡融合为村民带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提升。深入实地的考察让成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城乡要素在多村中的融合实践,对城乡融合的基层路径有了更准确的认知。
四、实践成果汇总
1、调研材料整理
访谈结束后,团队成员设计了访谈记录表,并开展了调研材料整理工作。成员们仔细梳理每一份访谈记录和调研报告,最终总结归纳出一系列具有可借鉴性的城乡融合发展经验。这一工作不仅让团队对城乡融合实践有了更加系统深入的认识,更能为其他乡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助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2、文创产品设计
为了让城乡融合理念更贴近大众生活,团队成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融合乡村特色的文创产品,包含文创台历、挂件、发簪等类别。这些文创产品既能够让更多人直观感受到城乡融合的魅力与价值,又有利于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互鉴,助力城乡融合理念的传播。
五、成员实践感悟
思政241 邱梦琳
每到一个村子,最让我令人动容的是村书记们忙碌的身影。访谈中,他们眼中闪烁着对村子未来的热切期盼,他们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勾勒出发展蓝图。访谈前后,书记们电话不断,但即使再忙碌他们也会认真对待每一通电话,不搁置任何一位村民的问题。村民的团结更显温暖——不少青年放弃城市工作回乡创业,我们问路时,村民总热情地介绍、赞美村子,那份对土地的热爱让人感动,也让人深切感受到他们的团结。
汉语言242 夏蕾
每穿过一条河流,每踏过一条小径,不同村庄的发展模式在我们的眼前慢慢展开。无论是直播平台上甜甜的水蜜桃还是平地树立起的高楼,都见证了村庄在城乡融合中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映射出了人民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在活动中我充分认识到,只有脚踏实地扎根一方土地,将政策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践行动,才能真正改善民生,从而推动城乡融合不断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服设243 王怡文
嘉兴的风,吹过柏油路,拂过稻田,把城乡吹成了一家。产业的穗子沉甸甸,文化的根须扎得深,生态的绿毯铺向远方。没有谁高谁低,不过是手心与手背,相握时暖得发烫。“融荣与共” 不止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村民们笑里的甜,是游客眼里的光。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更深刻地明白了,只有不断推进城乡融合,才能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最动人的光彩,我们青年人要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不仅对嘉兴有了更广视野、更深程度上的了解和认识,更深化了当代青年对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等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策略的认知与理解。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入基层一线,聚焦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以青春动能助力“三个大学”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南湖力量。
https://meeting.tencent.com/crm/295J1p9we2
链接为嘉禾“融·荣”实践团视频